(原标题:同“舟”共济保成功 来自上海的这支航天试验队用青春和奋斗护航“天舟”)
“5、4、3、2、1,点火!”随着清晰而坚定的口令,大地颤动,光芒万丈,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携带着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奔赴“天宫”空间站。测控大厅内,天舟八号八院试验队队长丁同才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15分钟后,“快交设置正常”!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被热烈的欢呼和掌声打破。他们的喜悦,如同火箭升空的火焰,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从护送天舟二号,到今天天舟八号踏上征程,尽管已经参与并见证了多次这样的历史瞬间,但成功带来的那种纯粹简单的快乐始终令人向往和满足。”八院试验队副队长曹俊生说道。
天舟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大部分所组成。货物舱内,货物被整整齐齐地打包堆放;而由八院抓总研制的推进舱内,则是一个装满精密仪器和错综复杂的电缆世界,超过80根电缆在这里交织。从每一个螺钉的紧固到每一根电缆的敷设,都对总装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00后操作人员吴孝南,是八院试验队最年轻的面孔。四年的工作历练让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年轻的“老师傅”。他始终铭记师父沈鑫的勉励:尽管我们的岗位是负责简单的插接和组装,但组装了多少发飞船、插接了多少插头并不能代表你的水平,真正能体现自己能力的,是完好无损地组装了多少发飞船、零失误地插接了多少插头,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基础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标准。“对于不明白的事不轻易下手,不确定的事不贸然行动,而对那些清楚明确的事,要稳稳当当地做好。”这位00后航天人,有着超出年龄的老练与沉稳。
在推进舱外,天舟货运飞船携带了宽波束天线、相控阵天线、星敏感器、姿轨控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设备。为了确认和保证这一些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安全,它们在厂房内都被细心地装上了色彩鲜明的保护罩,这些保护罩与飞船主体的洁白外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它们极易辨识。但在飞船完成推进剂加注、逐项确认并完成扣罩前,必须将保护罩一件件拆除,否则将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为了确认和保证拆除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八院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试验队编制了“附件拆除一览表”,并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使用。
“我们把飞船在扣罩前需要拆除的附件做成表格形式,打印出来放在厂房内,附件拆除后,直接将它放在相应的表格位置。如此一来,所有附件的拆除情况一目了然,做到不错拆、不漏拆。”技术综合岗位的潘雷这样介绍道。测控、电源、GNC、推进等相关这类的产品的保护罩,甚至连操作时临时固定用的3M胶带也都按指定位置悉数贴好。“尽管型号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采用一些直观的方法往往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因人为疏忽造成的低级错误。”
此次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采用3小时迅速交会对接,当大多数人在为飞船成功入轨而欢呼庆祝的时候,设计师张瑞雄的工作才起步。尽管整个对接过程采用自动模式,但他仍紧盯着对接机构的每一步动作,确定各项遥测参数正常。截至目前,八院精心打造的“金牌”对接机构已经顺利执行了33次对接任务,而在每一次精确可靠的“太空之吻”背后,都凝聚着对接机构研制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天舟货运飞船在厂房“装货”期间,打包好的货物需要从对接口运进货物舱做固定安装,其中就包括一些体积较大的货物。这时,平日里安静、沉默的张瑞雄一边360监控着货物的搬运过程,一边不断提醒操作人员要格外小心谨慎,确保不会对对接机构造成任何磕碰和损伤。2022年11月,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首次成功验证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我们也希望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过程再快一些,这样做才能够大大减少航天员奔赴空间站的飞行时间。”
“如今,货运飞船已进入批产阶段,在满足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载人航天工程的速度与质量。”八院技术总负责陈启忠说道。
在稳步向前的过程中,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不可或缺,新队员的加入不仅为飞船型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培养了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
这是设计师马云彬首次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专列运输的太阳翼,漂洋过海的舱体,还有飞机过来的试验队,“像是即将出征的各路将士般聚在一起,而总装厂房就是我们出征的营盘。”马云彬说。作为飞船的“能量之源”,太阳翼需要在发射场完成总装工作,而总装过程中又涉及到总体、电源、GNC等多家单位的沟通与配合,流程多、战线长、安排紧。在“老法师”陈诚的带领下,马云彬不断总结出了自己的“武功秘籍”:总体的要求、现场的状态,试验中的每个小环节、报告里的每个小细节,都需要全面系统地考量、严谨细致地完成。在学习前辈业务能力的同时,马云彬也注重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我会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对接单位、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条条列出来,这样既可以每时每刻记录状态确认过程中的数据,方便后续报告的撰写,又能记录一些关键环节的工作要点,提醒自己在后续的工作中要特别留心。”
“惊叹和敬畏”,是设计师刘安驹看到整船合体后的切身感受,从宏观的整体结构到微观的每一个连接点,无一不体现出飞船设计团队的智慧与创造力。他所负责的测控通信设施,被喻为天舟货运飞船驰骋浩瀚星海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承担着自主飞行和交会对接阶段的关键任务,包括独立测轨、遥测、遥控、图像及数据传输等,为天地通信、船站通信提供坚实的技术上的支持。“亲眼目睹自己参与制造的单机在整艘飞船中发挥作用,共同构建起一个复杂完整又高效协同的系统时,那种成就感无以言喻。”对刘安驹来说,大到整个飞船,小到一个部组件,都是研制人员倾注心血的成果,是任务,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就像是每一位平凡的航天人,只有在大力协同、密切配合中才能实现令人瞩目的成就。
9月6日,我国第11号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强势登陆。对于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任务的试验队来说,这场台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每一位队员也都经历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风雨历程。
回想6日台风“摩羯”登陆的场景,很多队员仍心有余悸。尽管已经提前对阳台的门窗进行了“米字格”加固,但狂风仍旧在窗外咆哮,猛烈地冲击着玻璃。随着一声巨大的爆裂声,房门连同门框瞬时飞出、走廊的天花板一片片砸落在地上。
“所有东西都在飞,地板上乱七八糟,走廊很昏暗。”试验队调度王朋这样描述那天的恐怖场景。身为试验队的贴心大管家,他心中始终牵挂着队员们的安危。在狂风中,他紧靠墙壁,在走廊里竭尽所能地寻找那些被强风吹散的贵重物品,并给躲避在安全位置的队员送去食物和水。灾情发生后,八院后方也一直关注试验队的动向,虽然通信不稳定,但仍然不断地保持和队员的联络,直到每一位队员报告平安。
厂房里,参与安全值班的吴孝南也经历了难熬的一夜。为避免厂房渗水威胁到飞船,值班人员决定采取保护的方法,为整船盖上防雨布。但值班人员里,仅有吴孝南一人会开升降车。眼看渗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他决定自己同时操作两辆升降车。先用一辆车负责将其他人送到舱体附近,自己再去操作一辆升降车从另一边接过雨布。虽然开升降车对吴孝南来说并非难事,但同时管理两辆操作面板完全不同的车辆,无疑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挑战。但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已然无法等来“救兵”。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给舱体带来磕碰,吴孝南不敢有丝毫慌神,每移动一下就确认一次高度和距离,直到把整个舱体都盖上了防雨布,最终保护了飞船在风雨夜安然度过。
台风过后,断水停电、网络通信受损严重,为尽快恢复试验队员的基本生活,试验队积极统筹开展食宿条件的恢复工作。后勤保障人员利用提前储备好的物资以及天然气,为试验队员架起大锅煮面条。“在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一晚后,早上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胃暖了,心也暖了。”有试验队员这样说道。为了确认和保证在送电后第一时间恢复照明,试验队员纷纷拿出自己的“工具包”,如舱内照明手电、对讲机等,协助发射场检修人员共同排查线路问题直到深夜。
模特杨泽琪泰缅边境失联 泰警方介入, 其父已办好护照随时赴泰|封面头条
继续拱火?特朗普发了张“新地图”:美国、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岛均用统一颜色标记
海淀新增学位近8000个,西城多个街道新增中小学!2025年北京多区教育“大动作”出炉!
“一所学校的教师应该有学术气质!”西城这所名校学术论坛至今坚持了15年
- 上一篇: 广州工程车报废
- 下一篇: 联想_买电脑中乐Phone 联想促销活动大揭秘-YESKY天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