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水平和性能不断的提高,我国高空作业车产品品种类型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也继续扩展,目前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园林、市政、电力、石化、通信、建筑等领域。近年来,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高空作业车总销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同比增长23.44%。目前,我国高空作业车仍以内销为主,销量占比超过98%;出口销量始终很小,不足2%。此外,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进入门槛高,市场占有率主要掌握在徐工、海伦哲和柳工等少数企业手中,行业集中度高。其中,徐工为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23年市场占有率超过25%。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高空作业车是指运送工作人员和使用器材到现场并进行空中作业的专用车辆,通常高于3米,通过液压或电动系统支配多支液压油缸来实现上下举升功能。高空作业车既属于专用汽车,又属于工程机械,是一种重要的施工设备,行业进入门槛高,且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附加值高等特点。
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台高空作业车在杭州园林机具站(杭州园林机械厂前身)成功问世,最初应用于树木的修剪和维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空作业车有关技术水平和性能不断的提高,产品品种类型不断丰富。同时其应用领域也继续扩展,目前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园林、市政、电力、石化、通信、建筑等领域;近年来,在园林、市政、电力等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高空作业车总销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19年的3123台上升至2023年的4139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空作业车国内销量也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19年的3072台增长至2023年的4068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27%。同时,其在高空作业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从始至终保持在98%以上,2023年达到98.28%。而近年来我国高空作业车出口规模始终很小,出口销量不超过80台,在高空作业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不足2%,也是工程机械行业中出口销量占比最低的品类,亟待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外需,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随着海外市场需求回升,自2021年起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出口销量快速上升,且上涨的速度逐渐加快,2023年达到71台,同比增长65.12%。未来,随着海外市场对我国高空作业车认可程度提高和徐工、海伦哲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预计我国高空作业车出口销量将进一步增长。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进入门槛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较少,且市场占有率主要掌握在少数具有深厚技术积累、资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手中,行业集中度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空作业车CR3达到64.4%,CR10达到81.5%。其中,徐工高空作业车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2023年达到27.6%;其次为海伦哲和柳工,分别达到22.3%和14.5%。
缅甸中部7.9级地震已致694人死亡!内比都机场塔台值班人员全部罹难!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蓝天救援队今晨出发赴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28日中午,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受地震影响,内比都、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掸邦东北部地区及勃固省等受灾区域进入紧急状态。截至29日发稿时,地震已致694人死亡、1670人受伤。伤亡人数仍可能持续上升。
随后,王者荣耀紧急回应:由于服务器异常,部分玩家出现登录异常、对局没办法进入的问题,我们正在紧急处理中。
中国留学生回忆地震逃生:绝望爬30层楼,给家中留遗言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由于地震波及四周的国家,身处泰国曼谷的中国留学生张同学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的逃生经历,他称下楼过程中一度非常绝望。
南部战区正告菲方 停止在南海挑事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贸易逆差高达 1200 亿美元,占整体贸易逆差的 22%。特朗普试图复制钢铁行业的 “成功”:2023 年钢铁关税让国内产量提升 15%,尽管消费者为此多付 80 亿美元。
特朗普重磅发声,事关4月2日关税协议!加拿大总理:特朗普没有对关税威胁作出让步;这国总统坚决反对......
特朗普在前往佛罗里达的“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被问到是不是愿意与英国等国家讨论达成降低对美关税协议的问题时表示,“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笔交易中得到一些东西,这是有可能的——但你知道,我们已被利用了40年,甚至更久。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是的,我当然愿意接受。”
福建省: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经省政府同意,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现将调整后的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及适合使用的范围予以公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执行。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